「言與物」,網格與石頭。風景作為文化的自畫像,是將實質環境轉化為描述藝術家和他們所處的時代的符號。展覽的策劃概念,出自藝術史慣常用以描述風景的二元化觀念,如「山/水」「形象/背景」等詞彙。展出的作品被巧妙地安排成「網格與石頭」,或「言與物」。「網格」是創造空間的概念工具,同時表達了量化空間的理性慾望;這是個有待爭議的數學理念,因為網格既能開創一個新世界,亦能改寫所有其他潛在的世界。「言」可以描述、定義、思索;然而就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「言」亦可以改寫想法並佔據其意義。「石頭」在這個展覽中則是網格的對手,它亦可以「物」來表示。石頭存在於我們所創造的空間,是被慾望的「物」。它是我們凝視的有機物,投射了我們對自然世界的慾望;它是被主人合理化的非理性客人。
由於對文人書畫的共同興趣,澳洲藝術家倪森和張頌仁在過去五年持續交流他們對風景畫(山水)的當代意義的想法。跨文化的討論如果可以比喻為兩種語言尋找對應的語彙,倪森希望藉由錯落而不準確的近似詞,引出風景及文人山水的既嶄新而又意外的理解。倪森這次策展是被對話啓發。至於倪森、許雨仁、梁巨廷、MAP Office的作品,雖然都受惠於中國文人畫,卻各自擷取風景畫(山水)的傳統為自己的藝術風格發聲。
「言與物」,網格與石頭。這是個關於風景(山水)的展覽,受到熱心人的對話催化而成。透過多元的文化背景,與包容不同的藝術角度,以致打開了分享意見的空間、鼓勵被誤譯所激發的新想法、匯聚了交錯的差異立場。
E. hanart@hanart.com
T. +(852) 2526 90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