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展選錄 |
2015 |
《現代生活:第13屆里昂雙年展》,法國里昂 |
|
《食物箴言:思想與食物》,台灣台北北美館 |
2014 |
《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》,日本福岡 |
|
《這個夏天,我們愛影像》,中國北京佩斯北京 |
|
《台灣:亞細亞安那其連線展AAA》,台灣台北關渡美術館 |
|
《他者‧距離:兩岸當代藝術交流展》,中國湖北美術館 |
|
《森森》,台灣台北TKG+ Projects |
|
《台灣前衛藝術家-刺客列傳1961 - 1970》,台灣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 |
|
《日本:亞細亞安那其連線展AAA》,日本東京東京國際藝術村 |
|
《消滅的痕跡》,日本東京LV路易威登東京文化藝術空間 |
|
《漢雅一百:偏好》,香港漢雅軒 |
|
《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 - TKG+》,新加坡濱海灣金沙展會中心 |
|
《林茲電子藝術節:分裂-台灣2.0》,奧地利林茲市奧地利電子藝術中心 |
|
《俄羅斯聖彼得堡國際媒體藝術》,俄羅斯聖彼得堡 |
2013 |
《柏林新媒體藝術節》,德國柏林 |
|
德國多特蒙德數位藝術中心 |
|
《法國馬賽Les Instants Vidéo藝術節》,法國馬賽 |
|
《2013堂島川雙年展》,日本大阪 |
|
《轉動藝台灣展》,韓國首爾市立美術館 |
|
《2013上海藝術設計展》,中國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|
|
《斜面連結:典藏展實驗計畫》,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|
|
《交互視象:2013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》,台灣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;中國北京中國美術館 |
|
《Liquid Asia》,香港都爹利會館 |
2012 |
《第七屆亞太三年當代藝術展》,澳洲昆士蘭美術館 |
|
《英國數位美學》,英國 |
|
《心動EMU》,台灣台北當代藝術館 |
|
《視覺眩暈:台灣媒體藝術六人展》,台灣台北鳳甲美術館 |
|
《超旅程:2012未來媒體藝術節》,台灣台北關渡美術館 |
|
《第四屆東京惠比壽國際影像祭》,日本東京都寫真美術館 |
|
《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:TKG+》,新加坡濱海灣金沙展會中心 |
2011 |
《亞洲藝術雙年展》,台灣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 |
|
《中國影像藝術20年歷程:1988 - 2011》,中國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|
|
《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》,台灣台北世界貿易中心 |
|
《台灣影、當代影像展》,台灣台北大趨勢畫廊 |
|
《國家藝術園區美術館‧精選典藏系列:催眠術》,台灣新竹市國家藝術園區美術館 |
2010 |
《Cinema Alley 2011》,澳洲悉尼4A亞洲當代藝術中心 |
|
《離魂症:幻影神遊者》,台灣台北TKG+ |
|
《人性迷宮:北美館典藏作品展》,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|
|
《Taiwan Calling: Phantom of Liberty》,匈牙利布達佩斯美術館 |
|
《香港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》,香港誠品畫廊 |
|
《Photo Taipei:台灣錄像藝術》,台灣台北王朝大飯店 |
|
《每一個花萼都是棲息之所》,台灣台北市政府 |
2009 |
《冷熱面:台灣當代錄像藝術》北美巡迴展:美國內華達大學展覽中心;美國路易維爾大學展覽中心;美國拉馬大學蒂斯曼美術館 |
|
《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:電子錄像特區》,台灣台北世貿一館 |
|
《三菱地所20週年紀念展》,日本福岡三菱地所Artium 畫廊 |
|
《你在家》,澳洲塔斯馬尼亞普利姆索爾畫廊 |
|
《未來的鄉愁》,台灣台中A-7958當代藝術 |
|
《當代價值:一個持續進行的歷史》,台灣台北日升月鴻畫廊 |
|
《月光光心慌慌:非常廟三週年之關鍵報告》,台灣台北非常廟藝文空間 |
|
《祕密後花園》,美國紐約切爾西藝術博物館 |
2008 |
《邊界的虛實:中韓多媒體藝術展》,中國北京韓之演當代藝術空間 |
|
《亞洲太平洋國家國際電影節:太平洋子午線》,俄羅斯海參崴 |
|
《大邱國際新媒體藝術節2008》,韓國大邱文化藝術中心 |
|
《亞洲錄像藝術週:介於之間》,日本東京森美術館 |
|
《家:2008台灣美術雙年展》,台灣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 |
|
《居無定所:2008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》,台灣台北鳳甲美術館 |
|
《格蘭菲迪駐村藝術家聯展:時間的一次心跳》,台灣台北非常廟藝文空間 |
|
《我們的未來:尤倫斯基金會收藏展》,中國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|
|
《新加坡雙年展:驚奇》,新加坡 |
|
《第二種視野》,台灣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 |
|
《紐約第五屆亞洲當代藝術週:華西街》,美國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藝廊 |
|
《泡沫紅茶:台灣藝術當代演譯》,捷克國立摩拉維亞美術館 |
|
《未來博物館:「過去 - 未來」特展》,台灣桃園桃園國際機場 |
2007 |
《激進意志的風格:九十年代台灣當代藝術的多元異見》,台灣台北索卡藝術中心 |
|
《後解嚴與後八九:兩岸當代美術對照》,台灣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;中國北京北京宋庄美術館 |
|
《模仿@北京》,台灣台北帝門藝術中心;中國北京 |
|
《X世代:國立台灣美術館數位藝術典藏展》,法國安亙湖市市立藝術中心 |
|
《迷離島:台灣當代藝術視象》北美巡迴展:加拿大溫哥華當代亞洲藝術國際中心,A中心:美國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美術館 |
|
《Boom!快速與凝結新媒體的交互作用─台澳新媒體藝術展》,台灣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;台灣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,台灣台北關渡美術館 |
2006 |
《台北二三:二三觀點》,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|
|
《超驗的中國》,中國北京阿拉里奧北京藝術空間 |
|
《位元圖》,韓國漢城Loop畫廊 |
|
《當代風景》,台灣台北當代藝術館 |
|
《巨視.微觀.多重鏡反:台灣當代藝術特展》,台灣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 |
2005 |
《第二屆廣州三年展:「別樣:一個特殊的現代實驗空間」》,中國廣東美術館 |
|
《幻影天堂:中華當代攝影展》,芬蘭赫爾新基美術館 |
|
《凝視的詩意:台灣當代攝影與繪畫的多重現實景觀》,加拿大渥太華市政廳美術館;台灣高雄市立美術館 |
|
《以當代為名:威尼斯雙年展參展回顧1995 - 2003》,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|
2004 |
《穿越:廢墟與文明》,台灣台北誠品藝文空間 |
|
《網路策劃展 ─ 台灣媒體藝家作品選集:奇想》,台灣台北 |
|
《利物普雙年展》,英國利物浦泰德美術館 |
|
《正言世代展》,美國康乃爾大學強生美術館 |
|
《奧克蘭三年展:公/私》,紐西蘭奧克蘭美術館 |
|
《造境:科技時代的影像詩學》,台灣桃園龍潭宏碁渴望園區 |
|
《平遙國際攝影大展》,中國山西省平遙縣 |
|
《新當代中國攝影》,法國巴黎恩里科‧納瓦拉畫廊 |
|
《凝視的詩意:台灣當代攝影與繪畫的多重現實景觀》,法國巴黎巴文中心 |
|
《北美館典藏專題展:時間的故事》,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|
|
《幻界台灣》,香港漢雅軒 |
|
《Taipei MOMA Online》,台灣台北MOMA畫廊 |
|
《第三屆藝術家博覽會》,台灣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|
|
《當代科技藝術大展》,台灣桃園縣龜山鄉 |
2003 |
《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:心感地帶》,意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 |
|
《中華當代攝影展:幻影天堂》,捷克布拉格國家美術館 |
|
《台灣藝術、電影、錄影節》,德國慕尼黑羅斯林格13/雷登 |
|
《新攝影展》,香港漢雅軒 |
|
《亞洲龍》,英國倫敦普勞德畫廊 |
|
《國際錄影藝術展:夜視‧台北》,台灣台北誠品藝文空間 |
|
《國際錄影藝術展:25hrs 巴塞羅納》,西班牙巴塞隆納 |
|
《靈光流匯:科技藝術展》,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|
|
《亞洲網絡:媒體藝術的近未來》,日本廣島市立當代美術館 |
|
《看不見的城市》,加拿大溫哥華當代亞洲藝術國際中心 |
|
《蒂羅爾轉移》,奧地利維也納克林日艾格畫廊 |
|
《造境:科技時代的影像詩學》,台灣台北鳳甲美術館 |
|
《台新藝術獎》,台灣台北誠品藝文空間 |
|
《64種愛的欲言–在SARS漫延的年代》,台灣台北伊通公園 |
2002 |
《台北雙年展2002:世界劇場》,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|
|
《翻譯行為》,墨西哥卡里洛吉爾藝術博物館 |
|
《第二屆漢城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》,韓國漢城美術館 |
|
《浦山雙年展2002:文化見文化》,韓國浦山大都會美術館 |
|
《光州雙年展2002:止 ( Pause) 》,韓國光州 |
|
《台灣藝術全集,Part II:偷偷愛上你》,台灣台北鳳甲美術館 |
|
《小閣樓展:漂浮》,台灣台南文賢油漆工程行 |
|
《一場要命的幻象:革命是當太多仍嫌不足時》,台灣台北伊通公園 |
|
《磁性書寫Ⅱ-光隙掠影/影像在凝視我們》,台灣台北伊通公園 |
2001 |
《01.01:藝術於科技時代》,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美術館 |
|
《翻譯行為》,德國柏林世界文化之屋;美國紐約皇后藝術博物館 |
|
《第三屆曼谷實驗影片節:數碼狂歡》,新加坡;曼谷;香港;斯得哥爾摩 |
2000 |
《pH.值系列展:酸性時代》,台灣台北伊通公園 |
|
《數位藝術紀》,台灣台北新光三越信義店宏碁數位藝術中心 |
|
《體位以外:中國錄像國際藝術節》,香港MOST環境現代藝術館 |
|
《發光的城市》,台灣台北板橋火車站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|
|
《若我做了個夢…》,德國柏林Kuenstlerhaus Bethanian |
|
《水的威脅》,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|
|
《近距觀照:台灣當代藝術》,加拿大溫哥華卡爾藝術學院史考特藝廊、維多利亞市美術館 |
|
《科技藝術II》,美國紐約史蒂芬Gang畫廊 |
|
《版塊位移》,列日當代美術館,比利時 |
|
《新身分Part 4:數位邊緣》,日本福岡三菱地所 |
1999 |
《時間移民》,美國紐約台北畫廊 |
|
《複數元的視野-台灣當代美術1988-1999》,中國北京中國美術館 |
|
《快鏡:新中國錄像藝術》,澳門當代藝術中心;捷克布拉格國家畫廊 |
|
《媒體性痙攣》,台灣台北漢雅軒 |
|
《傳奇-藝術逗陣:九九峰當代》,台灣南投草屯 |
|
《1999科技與人文對話》,台灣台北新光三越信義店 |
|
《磁性書寫-念念之間/紙上作品專題》,台灣台北伊通公園 |
1998 |
《台北市第二十五屆美展》,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|
|
《台北雙年展:慾望場域》,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|
|
《雲彩與泥土的對話》,台灣台北誠品藝文空間 |
1997 |
《ICC1997媒體藝術雙年展:傳播與無法傳播》,日本東京 |
|
《伊通公園台北市立美術館聯展》,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|
1996 |
《台北雙年展:台灣藝術主體性》,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 |
1995 |
《光州雙年展1995:資訊藝術》,韓國光州 |
1994 |
《福井第三屆國際青年媒體藝術展》,日本福井 |
|
《科技與藝術》,台灣台北國立藝術學院 |
|
《伊通公園基金籌備展-無可描訴的未知》,台灣台北伊通公園 |
1993 |
《亞熱帶植物》,台灣台北誠品藝文空間;台灣台中臻品藝術中心 |
|
《台灣九○年代新觀念族群》,台灣台中漢雅軒;台灣台中臻品畫廊 |
|
《停頓世界:影像專題展》,台灣台北伊通公園 |
1992 |
《國際青年藝術展》,法國巴黎大皇宮 |
|
《媚俗-愛的禮物》,台灣台北伊通公園 |
1990 |
《再製的風景》,台灣台北漢雅軒 |
1989 |
《三人展》,台灣台北皇冠藝文中心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