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將開幕
區凱琳: 繪畫的理由
展覽由2024年10月19日至11月30日
漢雅軒

 

區凱琳: 繪畫的理由

 

藝術家出席開幕
2024年10月19日(週六)下午2至6時

展覽至 2024年11月30日

漢雅軒
香港 葵涌 工業街17-21號 美安工業大廈2樓

 

區凱琳    《沉思在隱密的房子 (另一刻) 》    2024    鉛筆、塑膠彩、麻布    80 x 120 x 5 公分
AU Hoi Lam    Contemplating in a Hermetic House (An Other Moment)    2024
Pencil and acrylic on linen    80 x 120 x 5 cm

 

區凱琳個人畫展《繪畫的理由》訂於2024年10月19日(週六)下午2至6時在漢雅軒開幕,藝術家將出席開幕酒會與藝術愛好者交流。

「如果畫家並沒有憑藉自己的畫作而轉化,為何仍要繼續畫?」法國哲學家傅柯認為,憑一己的知識去轉化自身,相當接近審美經驗。一幅有待完成的畫,於畫家繪畫過程中逐步蛻變,與此同時,這幅畫也轉化塑造畫家的氣質、思想和耐力。

繪畫的理由,無論為何,乃畫家在漫長創作歷程裏的「非如此不可」,是殊別個體為價值和意義所作出的持續選擇,並非偶然的原因或結果,亦非普遍真理或知識。

區凱琳看待藝術創作為「關懷自身」的方式,她運用繪畫語言,投入自身書寫,以改變、轉化自身。她對生活的沉思、手藝的執着,皆融合在創作之中。從醞釀靈感、拉畫布、調顏料,着手製作至安放作品,整個創作過程,乃其自身的修鍊和修省——回顧、沉思、紀念、遺忘;閒暇、警覺、禱告、舒緩;遣興陶情。

「畫畫的人,像一台有情感意願的、獨有的收音機。接收、翻譯和詮 釋宇宙人世間的脈動、密碼、氣息。以它僅有的擴音器播放出來。擴音器有自身的條件限制,因而顯出如此這般的聲音」。區凱琳認為,腦海中隱約看見、感知的意象,她必須在畫布上畫出來,才能被自己確實看見。

區凱琳的繪畫揉合了複合的手法:幾何抽象簡約、書寫筆法率直、象徵性的圖像符號、沉着而輕柔的重複,塑造似是微觀、亦是遠觀的形而上風景,捕捉內省、細密的心靈圖式。區凱琳創作過程的起點,像密碼難解的私人絮語,自傳式創作隱藏療癒面向。通過手藝的提煉,個體的情感思緒轉化成為直觀的、開敞的抽象風景。觀者觀照繪畫,閒遊其中,容讓直覺體會抽象領域之美。

區凱琳的上個個展距今八年。本展覽整理及挑選三十多幅區氏不同時期的畫作,觸及二十年來的創作面向,以繪畫來辯證「繪畫的理由」。作品大部分為首次公開展出,包括最新系列《沉思在隱密的房子》(2021-2024)和《質數或不完美的正方形》(2024)。

《沉思在隱密的房子》系列共有十幅,包括《開端》、《透明》、《不透明》、《拼圖香港島》和《宇宙紀念物》等。這系列當中有三對攣生構圖,探索畫作與畫作之間的互文關係,提供置身隱世房子的視點。《質數或不完美的正方形》系列,七個質數(1801、1889、1949、1951、1973、1997、1999)以格線圖式再現,並跟近乎完美卻不完美的正方形結合,成為可感知的數字與幾何。

展期至2024年11月30日。

 

區凱琳    《沉思在隱密的房子(拼圖香港島)》    2022-2023    鉛筆、塑膠彩、麻布    80 x 120 x 5 公分
AU Hoi Lam   Contemplating in a Hermetic House (Puzzle Hong Kong Island)    2022-2023
Pencil and acrylic on linen    80 x 120 x 5 cm

 

區凱琳    《沉思在隱密的房子(宇宙紀念物) 》    2023    鉛筆、塑膠彩、麻布    80 x 120 x 5 公分
AU Hoi Lam    Contemplating in a Hermetic House (Cosmic Memento)    2023
Pencil and acrylic on linen    80 x 120 x 5 cm

 

 

 

區凱琳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 (藝術系藝術碩士2004;哲學系哲學碩士2009)。自二零零零年代初投入創作,專注於素描與繪畫,亦喜歡探索文本藝術及裝置藝術。

她的創作溫柔淡然,冷靜地以繪畫語言訴說深刻細微的意念和情感,體現個體與生活世界的微妙關係。她投入內省心思和細密手藝:捕捉一瞬;探索文本、時間與空間之關係;思索藝術作品的存在方式;記事、追憶與遺忘。因應題材意念,作品面貌時有預想以外的跳躍,透露出悖論的暗流。

曾獲Alexandre Yersin Excellence Scholarship (法國駐港領事館2001)、香港藝術發展獎(藝術新秀獎(視覺藝術) )(香港藝術發展局2013)及紐約獎助計劃(亞洲文化協會2019)。作品為香港藝術館、M+、劍橋大學及私人收藏。

曾參與的展覽有《區凱琳:繪畫的理由》(漢雅軒 2024香港)、《居住的幅度:房子是》(JCCAC Gallery 2020香港)、《From Ocean to Horizon》(華人藝術中心CFCCA 2017曼徹斯特)、《Interval in Space》 (Contemporary Art Center NAIRS 2017施庫奧爾)、《區凱琳:備忘 ( _____ )》(巴塞爾藝術展 2016香港)、《個展 – Osage Gallery – Start Art Fair 2015》(Saatchi Gallery 2015倫敦)、《IV Moscow International Biennale for Young Art: A Time for Dream》(Museum of Moscow 2014莫斯科)、《區凱琳:爸爸出海去。上海後記。》 (奧沙畫廊 2014上海)、《時間旅人──區凱琳、謝淑婷》 (路易威登香港藝術廊 2014香港)、《Art Cologne 2014》 (Koelnmesse GmbH 2014科隆)、《女人─家:以亞洲女性藝術之名》(高雄市立美術館展 2014)、《區凱琳:爸爸出海去》(奧沙畫廊2013香港) 、《OPEN 15.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Sculptures and Installations》 (2012威尼斯Lido)、《Art:Gwangju 2012》 (金大中會議中心 2012光州)、《「地軸轉移」香港藝術家對香港回歸十週年的回想 》(上海當代藝術館 2007)等。

 

區凱琳    《十一個三百六十五天 (365 x 11 = 73 x 55) 》    2009    塑膠彩、木顏色、麻布    122 x 122 x 5 公分
AU Hoi Lam    Eleven 365 Days (365 x 11 = 73 x 55)    2009
Acrylic & colour pencil on linen 122 x 122 x 5 cm

 

 

畫畫的人
像一台有情感意願的、獨有的收音機
接收、翻譯和詮釋宇宙人世間的脈動、密碼、氣息
以它僅有的擴音器播放出來
擴音器有自身的條件限制,因而顯出如此這般的聲音

在腦海中隱約看見的、感知的
畫出來了
眼睛才能看得見
看起來,似乎熟悉,還是陌生

自省的時間
內在的視野
物理定律和地理框架以外
於日常狀態看不見的
正如,微積分,有沒有一個世界

繪畫,不只是實物,它永遠是概念上未完滿的行動

故事
有些畫,背後有故事。
故事在時間中遠去,故事在繪畫過程中消解,化成為一幅抽象畫後,它變得自由了。再沒有執迷的思念,沒有傷感,將來亦無需證明。
說話有如投放大海裏,不能明言的,依然未能明言。若你是我的看畫人,究竟是否有這種人,不落言筌,看着一幅圖畫,你如同呼吸到另一種空氣。

未曾看見的景象
我想看見
形而上的意象

我就是一所隱密的房子
房子安靜地沉思,發白日夢

 

區凱琳 2024

 

區凱琳    《1973 (質數或不完美的正方形)》    2024    鉛筆、塑膠彩、木畫板     30.5 x 40.5 x 1.1 公分
AU Hoi Lam   1973 (Prime Number or Imperfect Square)     2024
Pencil and acrylic on wooden drawing board    30.5 x 40.5 x 1.1 cm

 

區凱琳    《1999 (質數或不完美的正方形)》    2024    鉛筆、塑膠彩、木畫板     30.5 x 40.5 x 1.1 公分
AU Hoi Lam    1999 (Prime Number or Imperfect Square)      2024
Pencil and acrylic on wooden drawing board    30.5 x 40.5 x 1.1 cm

 

Press Enquiries

E. hanart@hanart.com
T. +(852) 2526 9019

詳情
出版
活動照片
視頻
媒體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