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下展出
梁巨廷《前因後果五十年》回顧展
展覽由2014年11月14日至12月27日
漢雅軒
Download Press Release PDF

梁巨廷《前因後果五十年》回顧展訂於2014年11月14日(週五)於中環畢打行漢雅軒開幕,展期到12月27日,展覽會分別於漢雅軒及漢雅立方展出藝術家2014年新作以及五十年藝術歷程中代表作供六十多件。其中,33 米長巨幅《山水•循環》更會於葵涌漢雅立方空間呈現。

梁巨廷1945 年生於廣州,三歲隨家人移居香港。年輕時曾當木匠,1964 年隨呂壽琨習畫,1965 年修讀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平面設計課程,隨王無邪學習設計。1974 年至1990 年間於香港理工學院兼任講師逾十年,1980 年創辦香港正形設計學院。現為香港正形設計學校校董、香港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藝術專家顧問。

梁巨廷認為自己從六十年代開始直至2000年之前的時間都屬於探索期,都在不斷地學習,因此將它看作為他的「前因」。自2000年開始,他感覺自己在創作上進入了全面性的「後果」時期。

60年代後期,梁巨廷從平塗色面轉移到用色染紙,然後將塊面以縫衣車拼合成皺紋色幅的掛幕和紙本作品,同期也有用水印染做版畫和繪畫作品。那時候他做作品的觀念是將空間分割, 並以簡約為中心概念,以硬邊結構為骨幹,材料為肉,肌理為神,藉此表現對空懷意象的感受。

70年代初,他嘗試將水墨、書法和油彩擦染混雜在畫面上,試探水和油混合之後的某種狀態,他當時的想法是要探索物料的肌理性在紙上產生的變化。1975年初他到美國學習西方藝術,有機會認識印象主義以及各藝術流派的創作和發展經驗,加強了梁對西方藝術的接觸,但當時心裡明白要理解它就必需經歷長時期的磨練和堅持,這是他在藝術上「西經」歷程的開始。

80年代中初期,他涉獵水墨畫、油彩、木刻版畫和雕塑的同時,又萌生了「行萬里路」的概念,藉著外遊提升創作靈感,也埋首將西方藝術和水墨畫結合在一起。到了八十年代中後期,梁開始決定專注在水墨畫的探求上。他先從自然寫生開始,也經常到國內與前輩們學習交流,也專注重點學習傳統,包括技法和畫面空間處理等骨幹元素,也在發展現代幾何造形的調和、組合,閒時再讀有關中國美學的理論、哲學等書籍和資料作輔助,探究現代性新美學如何在筆墨線形上向前發展。

自2000年開始,梁巨廷創作理念主要以傳統筆墨結構為骨,混集幾何線象徵當下時代,將傳統性和當代性混雜在一起,意義在於探索另一個新美學空間。他不時在思考傳統性與現代科技文明之間的種種連線,自然地過去的時間和空間與當代文明互相穿梭。現在他的創作主要環繞三個觀念,包括山水自然,表現他天地自然合一的超越精神;石的闡述,表現石的背後有一個隱藏的世界;立體裝置,將繪畫與現成物裝置結合成作品,就是說從平面走到立體、從幻想走到現實的一個觀念,借現成物探討現實存在的各種迫切性。

Press Enquiries

E. hanart@hanart.com
T. +(852) 2526 9019

詳情
藝術作品
視頻